相对吸引力上升 港股红利资产受关注
2025-05-09 【 字体:大 中 小 】

日前,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发布公告称,将原定募集时间截止日2024年12月20日,延长至2024年12月25日。存量红利产品方面,国联安新蓝筹红利一年定开于近期宣布清盘,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有0.57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红利产品此前密集发行,同质化问题凸显,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投资机会上,港股红利指数具有较好的收益稳定性,近期可以积极关注相关品种。
同质化问题凸显
今年以来,共有超80只名称中带有“红利”字样的基金成立。值得关注的是,全市场名称中带有“红利”字样的基金有180余只,四成以上均为今年成立,呈现出发行拥堵迹象。一位基金市场人士坦言:“红利产品是今年的热门投资品种,密集发行使得该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有的新品延募、有的老产品清盘。”
除了前文提到的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年内还有10只红利产品宣告延长募集期。其中,农银红利甄选曾延募两次,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银河基金、华夏基金等多家公募旗下的红利产品都曾延长募集期。
从募集规模来看,年内成立的红利产品发行总份额略超300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不到4亿份。不少红利产品募集规模较小,如景顺长城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ETF,募集了87天,发行规模仅有2.08亿份,刚刚达到成立门槛;中欧红利精选为发起式基金,在募集了82天后,发行份额只有1.66亿份。
近期红利ETF获资金净流入
近期,红利资产性价比凸显。中证红利指数已经于2024年12月16日进行调整,金融和周期行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指数调整后的股息率(TTM)由5.40%上升至5.55%,净资产收益率(ROE)由5.00%上升至5.24%,基本面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数据显示,红利类ETF12月以来持续出现资金净流入,截至2024年12月20日,总计净流入金额达108.33亿元,当前红利类ETF规模接近800亿元。从持有人结构来看,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红利低波类ETF的机构持有者比例高达91.64%。
中信证券研报称,在长期利率下行以及跨年行情预期下,红利资产备受关注。红利相关的ETF12月以来持续保持资金净流入状态,中证红利指数样本调整后,各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从险资配置情况来看,以2024年三季度全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口径统计,保险公司重点持仓股票中高股息品种占比有所下降,未来险资对红利资产仍有较大配置空间。
港股红利品种具备配置价值
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港股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港股通在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期间连续实现资金净流入,并且港股卖空占比重回历史平均值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末,2024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分红金额已破万亿元,很多公司仍保持股息率方面的相对优势。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需要警惕股息率过高的企业存在“低估值陷阱”,但港股红利指数仍具有较好的收益稳定性。
恒生前海港股通价值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邢程认为,目前港股市场估值优势明显,未来或继续受益于政策积极转变和外部流动性逐步改善。红利品种在港股中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一是高股息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上升,伴随着国内机构资金长线化,险资、养老金等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力度有望稳步提升,港股红利品种的股息率相对A股更高,或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二是港股已沉寂许久,在基本面改善和流动性有望宽松的前提下,行情有望持续修复,除本身的股息收益外,红利品种也能享受估值修复带来的收益机会;三是未来港股通红利税减免如果落实,有望进一步提振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尤其是高分红相关板块的投资热情。

猜你喜欢

万华化学去年营收净利双增 拟向股东派现超51亿元


2024年投资潜力无限:不容错过的股票


异动快报:ST中迪(000609)5月15日9点35分触及跌停板


绘说现代化丨锦绣中国年 涌动新活力


全国有多少种“红茶”?哪个品种最好喝?今天全读懂,来涨知识了


AI手机的风吹向上游!PCB产业链机会何在?


25载寻亲记:跨越两省一波三折 双向奔赴终团圆


中矿资源最新公告:拟注销83198万股回购股份


配资靠谱吗?小心驶得万年船!


奥联电子最新公告:公司及子公司取得15项专利及5项软件著作权证书


一季报点评:华夏中证物联网主题ETF基金季度涨幅260%


高股息打头阵 红利指数批量上新


美元兑日元因市场情绪恶化下跌


美财长:正与15-18个贸易伙伴谈判 首份协议本周或下周达成


2025年5月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榴莲价格行情


杨颖重新带火古早辣妹风,她穿超短裙秀逆天长腿,不愧是鼻祖身材_时尚_风格_牛仔


42家A股公司首季业绩预告出炉 41家预喜


多国实施反制以维护自身利益 美国关税政策带来多重“反噬”


近5个交易日股票ETF净流入额近1700亿元 创年内单周最高纪录


我国文具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市场开始缓慢回暖 但长期隐忧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