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总统参选人还未上台,对华称呼先变,2字一出,比拜登用词更重
2024-06-17 【 字体:大 中 小 】
近日,美国共和党预选竞争中,前联合国代表,候选人海利的对华言论再次引发了政坛及民众的广泛讨论。海利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竞选活动中放声猛烈抨击中国,将中国定义为“敌人”,并呼吁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应对。这样的言论,无疑比现任总统拜登更加激进,也更深地反映出美国内部日益增长的反华情绪。
但是,海利表态极端强硬是否就能够因此赢得总统宝座呢?
以历史为镜,我们不难找到答案。过去,类似于海利的情况在西方政治舞台上并不鲜见。英国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外交大臣特拉斯和前国防大臣莫当特在竞逐首相大位时,莫当特便试图通过对华发表强硬言论来改变自己的竞选劣势,结果却因为立场的突变而遭受质疑,成为首位出局的候选人。给了那些试图通过忽然转向强硬对华态度的政客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在美国,选民往往更看重总统候选人在国内议题上的立场和解决策略。海利的外交经验或许彰显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能力,但其缺乏对内政问题深入洞见可能成为她在角逐总统过程中的短板。尽管总统职责涉及多方面,但选民更倾向于信任那些能够提供具体解决方案、能够应对国内挑战的候选人。
海利的极端言论,尤其是将中国称为“敌人”,揭露了美国及西方政界,特别是右翼势力中对华敌视情绪的攀升。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的全面遏制中国政策,到如今右翼政治势力中涌现出的对华强硬派,美国的对华策略正变得越发复杂和棘手。海利的发言只是表面浪花,背后则映射出更深层的政治动态与意识形态之争。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共和党的内部竞争,还是在国际舞台上各国右翼势力的兴起,都对中国构成新的外交挑战。2022年美国的中期选举、法国总统大选、意大利大选等事件均显示出右翼势力的集体上升,这些右翼领袖多持对华强硬立场。随着这些势力的扩张,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中国面临的挑战将更加艰巨。
尽管海利的对华强硬言论可能只是其个人竞选策略的一部分,而非美国公众选举总统时的集体意志体现。面对日益激化的国内外局势,美国公民在选举中的选择也更倾向于更广泛、更深层的考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海利这类言论的确暴露出美国及西方政治生态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一个对华立场更加强硬的总统上台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无论结果如何,这一趋势都值得中国及其他国家密切关注,并准备相应的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股票配资怎么玩 ,中国银行支持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金融服务方案发布


巴基斯坦友人阿玛尔的“丝路情缘”


钟宝申代表——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日照赶海与吃海鲜攻略,旅行必看_渔家_出租车_住宿


受东京湾地震影响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部分区间一度停运


邦达亚洲: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黄金刷新7周高位


花生期货、期权协同 实现风险管理精细化


3月13日基金净值:浦银安盛盛瑞纯债债券A最新净值10434,跌007%


烂尾楼集中退款,全国首例来了


2023年城农商行成绩单: 中间收入下滑、资产负债两端承压


杨德龙:第七次赴美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 大力倡导价值投资理念


关税炸弹引爆美国经济!一季度数据惊现70年最惨纪录,专家警告:更糟的还在后面


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2025届高三统编版_资本主义_世纪_殖民


机构评10月非农:就业向好?但参与率下降,中期选举前的非农遭质疑


巴菲特为何怒了


穷鬼食堂”萨莉亚,也扛不住价格战


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通达信神龙选股副图公式 揭秘大户中户散户等资金


南方黑芝麻闪亮2025成都糖酒会 品牌实力领航黑色食养赛道


历经三十年,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已达1400余家
